EN

中国版权这十年:朝气蓬勃迈向新征程

2022-10-13 1255

本文授权转载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10年前,业界还在对正在进行第三次修改的《著作权法》翘首期盼;10年前,逐步增长的数据显示,版权产业刚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10年前,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承办版权国际条约缔结的外交会议……

时光流转,笃行不怠。

10年间,中国的版权事业在历史的波涛中奔涌向前,书写着新时代的精彩篇章: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版权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的版权双轨保护体系、全产业链的版权社会服务体系以及充分展现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版权国际合作体系,集中反映着新时代版权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版权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版权保护日趋严格

回望

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家版权局收到涉及《著作权法》修订的提案、建议和议案共18件。彼时,国家版权局专门召开《著作权法》修订两会提案建议办理汇报会,就相关提案建议与提案人建议人面对面沟通。

2022年6月1日,是新修改《著作权法》实施一周年的日子。


01.png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由国家版权局主办的“著作权法实施30周年成就展”与观众见面

10年披荆斩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产权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一系列关系版权工作的重要政策文件和国家重点专项规划,版权工作的顶层设计得到根本性加强。

对中国版权事业而言,2021年新修改《著作权法》的正式实施,是我国著作权法律新的里程碑,也注定成为一件令人难忘的大事。

曾参与并见证整个修法过程的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评价,《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是进入新时代后一次主动的、幅度比较大的修改,强调对于智力成果的保护,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如今,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指导、《著作权法》为统领、6部行政法规为基础、8部部门规章为配套、52件规范性文件为补充,以及若干司法解释和司法指导意见为组成的较为完备的版权制度体系,为调整和规范作品的创作、传播和使用提供了充分法律依据。

2018年,按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央宣传部对外加挂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牌子,统一管理版权工作,体现了党中央对版权工作的高度重视,版权工作迎来重要发展新契机。

“相对于版权司法保护而言,版权行政保护具有及时、快捷和程序相对简便等特征。”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司法与行政并行、多部门协调配合、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的版权保护双轨体系逐步完善。

在连续18年开展的“剑网”专项行动中,各级版权监管部门将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新闻、短视频、网络直播等领域版权保护作为重点任务;组织开展打击院线电影盗录传播集中行动、青少年版权保护季集中行动、冬奥版权保护集中行动等专项治理行动;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热播热映作品预警保护等网络版权重点监管机制,推动网站完善版权管理制度,大幅提高了网站的正版率;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软件正版化工作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树立了保护知识产权良好形象,提高了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安全,激发了软件企业的创新活力,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促进作用明显。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版权监管部门查办侵权盗版案件4.06万余件,收缴各类侵权盗版制品1.26亿件。“剑网”行动删除侵权盗版链接809万条,查处网络侵权盗版案件5101起,关闭侵权盗版网站10076个,将3029家大型网站纳入版权重点监管,网络版权环境日益清朗。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采购、升级和维护操作系统、办公和杀毒三类软件金额共计207.16亿元,全国累计推进6.19万家企业完成软件正版化工作。先后推动成立中国网络文学版权联盟、中国新闻媒体版权保护联盟、院线电影版权保护联盟等,加强行业自律。连续6年召开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公布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典型案件,深入宣传版权保护成效。

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相继成立,22个城市设立知识产权法庭……中国建立了一套专业化知识产权审判体系,为维护权利人权利,促进版权产业发展,建设版权强国贡献了司法力量。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姜颖感慨,10年间,面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下,著作权司法保护遇到的新型创作成果、新型传播方式、新型商业模式等挑战,司法灵活运用传统法律规则,秉持激励创新和维护公正的司法理念,通过裁判规则鼓励优质内容创作与传播,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版权产业快速发展 版权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回望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的调研成果显示:2012年,我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35674.15亿元,占全国GDP的6.87%。

2021年12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最新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数据:2020年,我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7.5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39%。


10年乘风破浪。“版权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促进了我国创新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看来,这是版权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直接体现。

阎晓宏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版权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并取决于版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水平。

10年间,版权在相关产业中的作用愈加明显。2020年,在线教育、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相关版权产业逆势而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影视、音乐、文学企业通过版权资源的运营和保护来获得收益,越来越多的权利人也因此获得作品的报酬,特别是优质版权受到资本青睐,版权资源的价值日益突显。

为推动版权更好地为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服务,国家版权局自2009年开始持续推动全国版权示范创建工作。截至2022年8月31日,国家版权局共授予全国版权示范城市13个,全国版权示范单位251个,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67个。

此外,版权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助力更加具象。在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成都,软件产业成为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布局。2020年成都全市软件业务收入4013.3亿元,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上海,版权产业对GDP的经济贡献率达13.93%;在广州,2020年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2476.89亿元,占全市GDP的9.90%……

“山东拥有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基地)42家,国家级版权交易中心(贸易基地)4个,有效地发挥了版权示范城市、单位和园区(基地)在自主创新、提升城市和单位创新能力、集聚版权要素和版权资源、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引导作用。”山东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晓生亲历山东版权10年发展,在她看来,这就是版权助力城市经济发展最生动的实践。

今年以来,第三届江苏(南京)版权贸易博览会、第五届青岛国际版权交易博览会、首届潍坊版权博览会等地方版权博览会相继举办。以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为龙头,以各地方版权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为组成部分的全国版权展会授权交易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深圳前海、上海浦东和四川天府新区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建设持续推进,为其他地区探索了可推广的经验……

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折射出全社会版权意识的提升。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受国家版权局委托承担全国著作权登记信息统计的任务。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著作权登记总量为82.7万件。2021年,全国著作权登记总量为626.4万件。

“著作权登记数量的大幅增长,充分反映出社会公众版权意识的不断加强,同时表明版权相关企业对加大版权保护、版权运用和版权管理的需求日益强烈。”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孙宝林说。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代理总干事刘平举例说,2021年,该协会年度著作权许可费到账金额为4.42亿元。而10年前的2011年,这个数字仅为0.88亿元。截至2021年年底,音著协历年许可总收入突破30亿元,距离突破第二个10亿元的2017年仅仅用了4年。

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代理总干事周亚平给出的数据同样证明了这一点:2021年,音集协全年收取版权使用费超过4亿元,10年前的2011年,仅为1.1亿元。

10年间,我国版权产业飞速发展:版权社会服务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版权示范创建深入开展,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全国版权展会授权交易体系更加完善,版权有效供给不断扩大、版权交易水平不断提升、版权全面运用持续增长,版权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王志成说,版权产业不仅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保护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知识产权全链条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国际交流日益密切 版权环境明显向好

回望

2012年6月,中国政府承办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护音像表演外交会议在北京召开,成功缔结《视听表演北京条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在中国缔结、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知识产权条约。2020年4月28日,《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生效。

2022年5月5日,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版权领域的人权条约——《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对中国生效,中国成为条约的第85个缔约方。

2022年8月1日,国家版权局印发了《以无障碍方式向阅读障碍者提供作品暂行规定》,进一步推进《马拉喀什条约》有效实施,保障阅读障碍者的文化权益。


02.png

2021国际版权论坛期间举办了《马拉喀什条约》配套展览,图为视障人士文化服务成果展示区

10年激流勇进。深度参与全球版权治理尽显大国担当。

10年间,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视听表演北京条约》《马拉喀什条约》等版权国际条约的制定与生效,大大提升了版权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提高了版权国际保护水平,有效维护了我国讲信誉、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和文化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而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版权治理,推动完善国际版权规则,相继签署、加入和批准了8部版权国际条约,并用积极的行动践行对条约的承诺,为深化国际文化经贸交流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国家版权局国际版权研究基地副主任胡开忠说。

中国在国际版权体系中的努力与实践也获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版权保护工作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

2021年10月1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吴江丝绸产业)”授牌暨《版权赋能 丝路无疆——版权保护与丝绸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新书发布仪式在浙江杭州举行,为该示范点调研项目画上圆满句号。

版权保护赋能丝绸纺织产业发展的“吴江模式”,是继“南通模式”“德化模式”之后我国加强版权国际传播能力、为完善全球版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的又一优秀示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过其平台向全球推广调研成果。

在大力发展版权贸易、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上,国家版权局大力推动版权产业,加强国际运营能力,利用多双边版权对话机制协助沟通解决;为业界搭建国际版权交易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版权资源流通,拓宽国际交易渠道;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盟、英、韩等版权机构合作,编制重点国家、地区版权营商环境指南,指导企业开展版权海外业务;支持我国企业在海外开展版权保护与维权;推动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国内立法和国际推广联动,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下去”“活起来”“走出去”。深化中外图书、戏剧、影视、广播电视、音乐、游戏等领域的版权贸易与合作,不但丰富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推动了我国优秀作品走出国门,助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10年征程,以梦为马。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绘就了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国的宏伟蓝图。《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对“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进行了安排谋划。走过10年快速发展的中国版权事业,正朝气蓬勃地迈向新征程。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